烈山区山后学校:扫帚为笔绘晨光 汗珠作墨写担当
4月7日,烈山区山后学校的校园里已跃动着橙红色的光点。这群身着反光背心的值日生们,正用扫帚作笔、以汗水为墨,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书写着关于责任与成长的诗篇。
清晨时分,六年级的值日组长赵天乐已站在校门口的梧桐树下。他熟练地将扫帚斜斜扬起,手腕轻转间,落叶与尘土便随着晨风聚成整齐的弧线。这个动作他重复了三年,从最初笨拙地扬起尘土,到如今能精准控制力度让垃圾听话归位,扫帚柄上磨出的包浆记录着蜕变的痕迹。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树梢,他身后洁净的林荫道已铺就成金色的长毯。
教学楼后的卫生死角总让值日生们头疼。五年级的智多星赵星宇却带着组员们玩起了“垃圾大作战”。他们用废弃的快递箱改造成“分类神器”,用竹枝扎成“长柄捞网”,甚至给顽固的口香糖渍敷上“小苏打面膜”。当原本污渍斑驳的瓷砖墙重现光洁时,组员们兴奋地击掌——这不仅是劳动的胜利,更是智慧的勋章。
在食堂后的垃圾分类站,四年级班的环保小卫士们正上演着“速度与激情”。值日生赵宜城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排列成彩虹阵,手持自制的分类口诀牌:猪能吃的是湿垃圾,猪都不吃的是干垃圾……她的俏皮话让原本枯燥的分类变得生动有趣。当最后一份餐厨垃圾准确归位时,晨读铃声恰好响起,她擦着汗珠的笑脸比朝阳更灿烂。
最动人的画面出现在六年级毕业班的值日交接仪式上。即将离校的值日标兵赵向雨将象征责任的橙色袖标系在学妹手腕上,轻声说:“这个袖标戴了三年,见证过凌晨的星光,也收藏过同学们的感谢。希望你们能让它继续发光。”新老值日生的双手紧紧相握,扫帚交接间,责任与担当完成了无声的传承。
夕阳西下时,值日生们仍在做最后的巡查。他们或许没有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掌声,但用扫帚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,用抹布擦拭过的每一级台阶,都在诉说着:劳动最光荣,平凡亦伟大。